
山竹,學名藤黃屬倒撚子(英文學名:Garcinia mangostana. L. 英文名Mangosteen、Mangostan、Manggis)又名莽吉柿、山竺、山竹子、倒撚子、鳳果。熱帶常綠喬木,一般種植10年才開始結果,對環境要求非常嚴格,原產于馬來群島中的巽他群島和摩鹿加群島,由於盛產於南洋熱帶地區,有“熱帶果後”之稱。在泰國,榴槤和山竹被視為“夫妻果”,故此相對於稱為「果王」的榴槤而言,山竹就是「果後」。
雖然mangosteen與mango(芒果)相似,但他們沒有什麼關係。山竹名稱可指這種植物本身,也可指這種植物的果實。山竹屬藤黃科(或稱山竹子科 Guttiferae)藤黃屬(或稱山竹子屬 Garcinia L.)熱帶多年生常綠喬木,高10至20米,樹皮黑褐色,有黃色苦味的樹脂液,壽命長達七十年之上。
榴槤與山竹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伴侶,凡能長出榴槤的地方,就能長山竹;榴槤飄香的季節,也正是山竹成熟的時候。
山竹的果實呈球形,果皮較厚,黑褐色,白色果肉,肉質嫩滑味甜,品質優良,有“熱帶果後”之稱,非常名貴,其幽香氣爽,滑潤而不膩滯,與榴槤齊名,號稱“果中皇后”。
山竹是人人最愛吃的水果。尤其過後那種清涼甜美的感覺,是真正的大自然的味道,清新自然。其價格變化也比較大,最便宜的時候80塊一箱,最貴的時候買過170塊一箱。

山竹原產馬來西亞群島,泰國是盛產山竹的國家,東南亞其他國家也有種植。山竹果呈圓形,大小不一,大個的比網球略小。成熟的山竹果表皮為紫紅色,一般都帶著一段果柄和黃綠色的果蒂。山竹果皮既厚又硬,含有紫色汁液,味道非常苦澀,吃山竹的時候千萬不要舔到它的果皮,也不要讓果皮的紫色汁液沾到衣服上,否則很難洗掉。在果皮的臍部,有像花朵樣的圖案,從圖案即可判斷內有幾瓣果肉,就是說,圖案有幾個花瓣,裡面的果肉便有幾瓣。用刀將果皮剖開,或用兩手將果皮捏出裂口再掰開,便會露出雪白的果肉。果肉像蒜瓣一樣緊密排列在中央。山竹果肉又白又嫩,味道甜,爽口多汁,是男女老少都喜愛的水果。果肉瓣有大有小,大瓣中有的有褐色的核,小瓣則全是果肉。山竹含有豐富的葉酸和鈣、磷等礦物質,還含有維生素B1、B2和維生素C等,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榴槤和山竹的屬性剛好相反,一屬大熱,一屬大寒。山竹具有降燥、清涼解熱的作用,能克榴槤之燥熱。

山竹果肉容易變質,當果肉由白色變成黃色而且變硬時,味道會變得苦澀,就不能吃了。在購買山竹時,要選蒂綠、果軟的新鮮果,以免買到變質的山竹。
選購選山竹以果實成熟新鮮、果蒂鮮綠、果皮暗紫紅色、按壓果皮有彈性、果肉鬆軟而厚白者為佳。若以拇指和食指輕捏能將果殼捏出淺指印,表示已成熟。
保存山竹以冷藏方式為主,保存時需放冰箱冷藏,通常存放5日後風味每況愈下,最多只能貯藏10天。
功效山竹的果實含有豐富的鎂,可以改善心血管病症、防止腎結石、膽結石,並能協助抵抗憂鬱症,避免煩躁不安。此外,山竹屬性偏涼,具有清火解熱功效。 禁忌體質虛寒者不宜多食。又山竹之外皮紅色汁液味澀,剝殼時小心,以免紅汁沾染果肉,影響口味。
山竹皮可以吃,山竹皮能起到清熱解毒,利濕而止瀉作用。其次,山竹皮裡面含有大量的單寧酸,這種單寧酸能幫助治療粉刺與皮膚的傷口,所以。當你比較多粉刺的時候,可以一用。

【山竹特有的功效】
它本身含有一種特殊物質,對人體具有降燥、清涼解熱的作用,這使山竹能克榴槤之燥熱。在泰國,人們將榴槤、山竹視“夫妻果”。如果吃了過多榴槤上了火,吃上幾個山竹就能緩解。
山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類,對機體有很好的補養作用,對體弱、營養不良、病後都有很好的調養作用。山竹有如此多的益處,難怪深受人們喜愛。不過,雖然一般人都可食用山竹,但每天吃3個足矣。山竹富含纖維素,在腸胃中會吸水膨脹,過多食用反而會引起便秘;山竹含糖較高,因此肥胖者宜少吃,糖尿病人應不食;它含鉀較高,故腎病及心臟病人少吃。另外,山竹屬寒性水果,所以體質虛寒者少吃尚可,多吃不宜,切勿和西瓜、豆漿、啤酒、白菜、芥菜、苦瓜、冬瓜荷葉湯等寒涼食物同吃。
一聽“山竹”,以為它是一種娟秀挺拔的盤景植物。朋友告訴我它是一種熱帶水果,又想像它是一種形似筍的果子。看見它,著實讓我吃驚,它像我們家鄉山上的油茶子,外表園園的,暗紅色,厚厚的殼,經常在水果攤上亮象的它從來都沒讓我感興趣。無論是視覺還是手感都讓我感覺裡面的果肉是幹硬的。今日受曾兩個,費了好大的力氣也沒駁開,正要扔時,用力一捏,開了,露出白白的微透明的果肉,一瓣一瓣緊貼著,好看極了。送一瓣到觜裡,甜中帶點酸,味美。迫不急待上網瞭解它,原來它是熱帶水果之王后。那樹那花甚至那果都好美哦。慶倖我認識了它。
山竹(mangosteen)樹
山竹學名藤黃屬倒撚子(Garcinia mangostana. L. 英文名Mangosteen、Mangostan、Manggis)又叫山竹子、莽吉柿、鳳果、倒稔子。雖然mangosteen與mango(芒果)相似,但他們沒有什麼關係。山竹名稱可指這種植物本身,也可指這種植物的果實。山竹屬藤黃科(或稱山竹子科 Guttiferae)藤黃屬(或稱山竹子屬 Garcinia L.)熱帶多年生常綠喬木,高10至20米,樹皮黑褐色,有黃色苦味的樹脂液,壽命長達七十年之上。
山竹(mangosteen)
山竹子屬分佈於東半球熱帶地區,中國主要原產品種有多花山竹子(G.multiflora Champ.)、海南山竹子(G.oblongifolia Champ.)、雲南山竹子(G.cowa Roxb.)、人面果(G.tinctoria W.F.Wight)、單花山竹子(G.digantha Merr.)和香港倒撚子(G.xanthochymus Hook.f.)等。中國雖然是山竹子原產國,但品質差,沒有開發價值,一些地區先後從國外引種過。1919年中國臺灣引種,1930至1950年中國海南的文昌、瓊海、萬寧、保亭等縣引種。
山竹(mangosteen)
作為熱帶五大名果之一(其餘四種為芒果、荔枝、鳳梨和番荔枝)的山竹,有數百年的栽培歷史,原產于馬來半島和馬來群島,在東南亞地區栽培較多。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種植面積比較大,品種比較優。泰國盛產山竹,上等山竹的產地一般產在泰國東、南部,在3到6月期間進食泰國山竹最好。
山竹(mangosteen)花

山竹葉片橢圓,花朵瓣紅蕊黃,大多為春花秋實。山竹果實大小如柿,果形扁圓,殼厚實。成熟的山竹果表皮為紫紅色,由4片黃綠色果蒂蓋頂,酷似柿樣。厚實的果殼保護了嬌嫩的果肉,果肉像蒜瓣一樣緊密排列在中央。果皮臍部柱頭瓣輪的數量就是果肉的瓣數。果肉瓣有大有小,大瓣中有的有褐色的核,小瓣則全是果肉。山竹果肉雪白嫩軟,清甜甘香,微酸性涼,潤滑可口。山竹果宜鮮食,也可制果凍、果汁,樹皮含黃色樹脂,可作商業藤黃原料。山竹子喜高溫潮濕而適度蔭蔽且排水良好的環境,無法在4.4℃以下或37.8℃ 以上的氣溫下生存。在北緯20°的地方栽種山竹果樹均無法成功。山竹雖然種植成本不高,但一般在定植後10年才能采果,且產量不高,果實必須用手採摘。
山竹(mangosteen)
山竹要選蒂綠、皮軟、色紫、個大的鮮果。錶殼軟則表示新鮮可食。用手指輕壓錶殼,如果表皮很硬,表示此山竹已太老,即所謂的“死竹”。食用方法一般用手將果皮捏出裂口,再掰開取食裡面白色的果肉,注意不要將紫色的果殼汁液染在肉瓣上,紫色汁液,味道非常苦澀,沾到衣服上也極難洗掉。山竹以冷藏保存,一般冷藏5至10天后風味減退。
山竹(mangosteen)

山竹果肉含豐富的膳食纖維、糖類、維生素及鎂、鈣、磷、鉀等礦物元素,有化脂、醒胃、潤膚、降燥、去火等功效,在東南亞傳統醫藥中有控制發燒及防止各種皮膚感染的功用。山竹尤其適合肝火旺盛、皮膚不太好者(如發痘子)食用。山竹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類,對機體有很好的補養作用。山竹與榴槤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伴侶,凡能長出榴槤的地方,就能長山竹;榴槤飄香的季節,也正是山竹成熟的時候。榴槤和山竹一屬大熱,一屬大寒,如果吃了過多榴槤上了火,吃上幾個山竹就能緩解。泰國人稱山竹為熱帶水果皇后,將榴槤山竹視為“夫妻果”。
山竹(mangosteen)
雖然一般人都可食用山竹,但每天吃3個足矣。山竹富含纖維素,在腸胃中會吸水膨脹,過多食用反而會引起便秘。山竹屬寒性水果,所以體質虛寒者少吃尚可,多吃不宜,切勿和西瓜、豆漿、啤酒、白菜、芥菜、苦瓜、冬瓜荷葉湯等寒涼食物同吃,若不慎吃過量,可用紅糖煮姜茶解之。因含糖較高,肥胖者宜少吃,糖尿病者更應忌食。它亦含較高鉀質,故腎病及心臟病人應少吃。
< 前一個 | 下一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