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邊的泰式早飯湄南河睡眼惺忪。深綠的河水拍打著岸邊的石欄,湧上來,又退下去,仿佛不知疲倦的早醒的孩子。麻雀掠過河面,落在腳邊,慌裡慌張地啄去麵包的碎末。
我住在河畔的香格里拉,早飯總是以粉紅色的新鮮芭樂汁開場,桌子就正對著起伏的河面,旁邊還插了含苞待放的荷花。
不時會有渡船“突突”地開過,而船上又坐著揮手打招呼的人,熱情得讓人無法假裝沒看見;或者,被船擾了好夢的肥魚,“嘩啦”一下躍出水面,又“撲通”一聲迅速地沉下去,只留岸上想做一頓河鮮的人瞠目結舌。
曼谷的早晨對於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很多年前,我搜遍圖書館,在角落裡發現了本老掉牙的小說,講泰國貴族女子帕洛伊的舊時曼谷,以及她人生中的四個朝代,一湯一飯,描畫出俗世的憂傷和快樂。
從此,我瞭解到,那裡的人,是中國之外,另一個細心料理每一頓飯菜的民族。酒店裡總是中西合璧,而普通泰國人真正常吃的早餐,不在小攤小店或者熱鬧的水上市場裡是嘗不到的。潔白的米線上撒了牛肉末和薄荷葉,再澆上特製的稠稠的醬料汁兒,簡直美味無比!也有喜歡一早上就吃湯飯的,好像我們的稀飯,但裡面必得加上可口小菜、魚鬆、蔥花或者花生碎。尤其當周圍船來船往,斗笠、鮮花、水果、魚鮮之中,你伸手攔住一位船家婆婆,而她,蹲坐在許許多多的鍋碗瓢盆旁,溯水而上,用清晨才採摘下的泰椒、青檸、木瓜、蔥頭以及小毛蟹等等,要為你拾掇出一盤繽紛的泰式沙拉。
口味稱王的國度
從酒店出發,乘渡船沿河而上,去大皇宮。那裡遊人如織,華美不可言狀。身在其中,仿佛時空從沒有更替過的錯覺感。
忽然很想轉到後面去看看皇宮外的集市。在帕洛伊的故事裡,那裡是個有生計和生機的地方,融合皇家和凡間的滋味。
河道邊停了無數載著農作物的車,竹編的大簍子裡滿是朝天椒、小青檸、香茅草、薑、豇豆、泰國茄子、空心菜、蒜頭、紅蔥……煙火嫋嫋處,抬眼便能望見高聳的金塔尖和上挑的宮殿屋簷;有人在賣烤魚,用碧綠的香蕉葉子裹了,滋滋地架在炭火上,香氣四處彌漫;有人坐在樹陰裡撿辣椒仔,一顆一顆,大小相仿;有人在鐵板上烙出一個個小脆餅,裡面夾上奶油。
我記得曾讀到過,泰國皇族吃的菜,不一定選料昂貴,但一定要新鮮天然,在手藝上體現尊貴。宮中的食材也取自平民百姓的市場,比如各種新採摘的蔬菜以及雞鴨牛肉和海鮮,配上魚露、蝦醬、椰奶、檸檬汁,才能體現泰國菜真正的傳統口味。
正宗的宮廷菜,考驗的是手工,比如同樣是咖喱,皇室版本卻一定得用上更多不同香料,而且每次都得混合進九層塔、芫荽、紫蘇、薄荷葉、檸檬葉等香料,手工舂製成醬料。這其中,就有用料多少和用力輕重,以及用時長短的區別了,禦膳廚師的深厚功力才能得以體現。
我買上一杯薄荷水,坐在路邊小廟的石階上眺望大皇宮,隨著杯中的冰融化在綠色之中,曼谷的暮色開始一點一點四合。
深巷之中藏貴氣
在曼谷,吃飯的地方極多,但能吃到真正泰國古法宮廷菜式的地方極少,因為正宗的皇家禦膳口味融合了中國、印度、歐洲等地菜系的特色,而它的味道又較一般泰菜清淡,講究甜、酸、苦辣、咸的完美結合以及高貴的用餐環境。
位於富人區Silom安靜路段上的這家Bussaracum,一開就是20多年,從不過分張揚。萬家燈火之時,這裡已然高朋滿座了,卻沒有一點喧嘩,莊重幽雅,只有木琴悠揚地奏著宮廷古樂.
點了一道叫做GAENG PANANG的主菜,據說單是這樣一盤菜,裡頭的咖喱就得廚師事先花好幾個鐘頭準備,還包括各種切、剁、搗、拌等繁複的食材加工方式、研磨辛香料以及蔬果雕工等,這樣,才能令味道釋放,體現宮廷菜的精緻和用心。等到它端上來的時候,散發著椰香的泰式咖喱,配著粉色蝦肉和綠色小茄子,浸潤在稠稠的醬料之中,還有栩栩如生的水晶蓮花,單是看著,已經“秀色可餐”了。
據說古代泰國宮廷中都設有烹飪學校,可讓成年王室女性學習怎樣擺放花朵及蕉葉,如何把西瓜雕成鮮花等,使得菜肴看起來既隆重又貴氣非凡。這裡的每一道菜,上碟時,都用的是泰國獨有的手工瓷器“五彩”,上面佈滿細密的彩紋,從前菜到甜點,都裝點得如同價值連城的工藝品。
用餐的時候,身邊若是經過了瑞典的國王,或者加拿大的總理,千萬不用驚訝,因為Bussaracum連年被世界媒體評為曼谷最頂級的餐廳!
< 前一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