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國行導讀:泰國國王普密蓬·阿杜德生於1927年12月,1946年6月9日即位。他是目前世界上在世的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2006年5月26日,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向普密蓬國王頒發了“人類發展終身成就獎”,
表彰他為實現泰國人民的發展和幸福所作的傑出貢獻。當今世界,在大多數皇族逐漸退隱到大眾視線外之時,泰國國王普密蓬·阿杜德依然享受著泰國6000萬民眾無尚的尊崇和熱愛。 普密蓬可以說是個“文武全才”:他早年留學瑞士、英國、美國等地,先後獲得工程科學和醫學學位。他精通7種外語,在文學和藝術上修養甚高。同時,國王也是位攝影家和作家,他2002年撰寫的著作《國王的狗》曾創下10小時內售出10萬冊的驚人銷售紀錄。除了“文”,普密蓬也同樣擅長“武”,他早年在東亞運動會上獲得帆板冠軍,至今國王仍喜愛羽毛球運動。
近日,著名海外華人記者、台灣《中國時報》駐東南亞特派員梁東屏先生撰文,談及泰國的新聞自由。他說,就整體而言,泰國確實有新聞自由,因為媒體可以報導、批評任何事件,“但是如果說完全的新聞自由,那又很難說,因為泰國有涵蓋甚廣又嚴厲的“冒犯君主罪”,換句話說,為免不必要的麻煩,有關王室的任何問題都盡量不要去觸碰”。
對於很多人而言,“冒犯君主罪”是件很難於理解的事。而在泰國,卻人人都知道王室至高無上,甚至於貴為總理,晉見泰皇時都要匍匐在地。泰國是君主立憲國家,設有世界上少有的嚴苛“冒犯君主罪”,最高刑期十五年。泰國新一屆新政府上台後,更有變本加厲的態勢,除了司法部推動將最高刑期提高至二十五年,參議院也擬設特委會嚴格執行法律。
泰國“冒犯君主罪”厲害的地方,在於人人都負有檢舉之責。舉例而言,泰國電影院在影片開映之前會播放敬重國王的“崇聖歌”,觀眾都必須起立致敬,否則就可能會被其他觀眾檢舉、指控不尊重泰皇而面臨刑責。在泰國旅遊,當地導遊也都會提醒遊客要尊重君主制度,特別注意不要出現手指泰皇肖像的不敬重動作,以免困擾。
正因為“冒犯君主罪”這樣容易讓人“動輒得咎”,所以大家都不敢掉以輕心。單單這兩年,就有好幾起涉及“冒犯君主罪”的案件。
梁東屏先生舉例說,2007年,瑞士人尤弗在泰北清邁因酒後用黑顏料塗抹泰王肖像,結果被判入獄10年,坐牢四個月後在泰國新年之際被特赦,隨後被驅逐出境。
澳洲作家尼克拉提斯因觸犯“冒犯君主罪”於今年1月19日在曼谷遭判處3年有期徒刑,只因為他在2005年的著作《Verisimilitude》中,有個段落冒犯王室。
在“冒犯君主罪”的巨大傘蓋下,許多政治、媒體乃至於學界人物都被指控。
譬如泰國前總理公署部長乍卡普2007年在“外籍記者俱樂部”演講,就遭指控此罪名;英國廣播公司(BBC)駐泰特派員海德也因主持這場座談會而遭池魚,2008年更因為在網站上把泰皇照片放在前總理戴克辛下方,報導反政府“黃衫軍”封鎖機場事件時提及泰皇等,被泰國警察指控冒犯君主。曼谷朱拉隆功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蓋爾茲也因在2006年政變後出版“為了富人而政變”一書,遭指控“冒犯君主罪”。擁有英、泰雙重國籍的蓋爾茲本人,已在日前逃往英國,同時聲稱,“在泰國,沒有所謂的司法正義”。
梁東屏先生指出,泰皇在泰國有近似於“神”的地位。儘管泰皇曾經表示自己不應該免受批評,但警方還是不敢不調查所有的檢舉,因為他們擔心如果置之不理,自己也會受到“冒犯君主罪”的處罰。
從這個角度來說,泰國的“冒犯君主罪”實際上阻止了君主立憲民主國家正常運作,因為這項罪名確實限縮了言論自由,也讓政治勢力有藉之打擊異己的口實。
原《深圳法制報》新聞部主任、現美國多維媒體集團總裁、著名記者何頻先生在泰國旅遊,撰文談了他對泰國的觀感。
他說,至少有700年曆史的夜功府水上交易夜市依然熙熙攘攘,外國遊客尋樂的芭堤雅盡見白人牽著妓女招搖,曼谷大街小巷照常擺滿各色小吃——但未來幾天在國際媒體上的泰國故事不會是這些,而會是支持流亡前總理他信的紅衫軍上街抗議的新聞,從而進一步強化泰國局勢不穩的印象。過去幾個月,比紅衫軍更強勢的,反對他信的黃衫軍一度佔領了曼谷國際機場,使泰國的旅遊經濟遭到摧毀性打擊。他在北碧府(桂河大橋所在省)一間可住數百人的四星酒店,發現只有十幾位歐美人士入住。而在曼谷,他訪問了四間酒店,很多房間都有發霉的味道。在湄南河邊的香格里拉酒店大廳,他喝了兩小時咖啡也只見到很少的住客,與十幾天前在香港香格里拉酒店所見旺盛人氣形成強烈對比。
夜市古董店老闆對何頻先生承認,生意至少減了五成。而腳底按摩每小時250元泰銖(美泰幣比1:35)可講價到120元泰銖。在曼谷一間韓國餐廳工作的華裔楊小姐很滿足地說,她月入有6000元泰銖(不到兩百美元)。這位楊小姐來自最窮的泰北,是被國民黨拋棄的93師軍人後代,93師的人幾十年都沒有泰國居留身份。楊小姐對何頻先生說,他們在去年終於取得正式身份。他和友人1月30日下午2時進入這間位於鬧市的韓國餐廳時,原本閒坐的十幾位服務小姐一齊站起來迎接,也許我們是他們當天盼來的第一批客人。
儘管如此,但梁東屏先生還是對何頻先生說,對泰國民情和政情的觀察,與西方媒體對泰國報導的角度有很大不同,他認為由於國王的無上威望,使泰國不至於真正混亂,總理雖然換了無數位,國王的地位卻是愈來愈強。梁東屏說,媒體上見到坦克開上街嚇死人,其實軍人們很平和,市民們還將坦克當作留影新道具呢。至於黃衫軍佔領曼谷國際機場,也沒有遇到什麼阻力。
對於這個九成以上男人都當過和尚的佛教國家,面對政治歧見也能露出微笑。充當何頻先生翻譯的泰人阿波,是黃衫軍的支持者。在途中他見到相熟的鄭姓華人,倆人交談甚歡。記者後來得知,那位鄭姓華人是紅衫軍。阿波說,為什麼泰國是東南亞唯一未被殖民的國家?因為我們願意接受別人的文化。我們知足常樂,很容易與人相處,但也不如人家追求上進,所以我們擅長服侍人。
然而,祥和的泰國在國際媒體上卻是混亂的形象。觀察家認為,這並非西方記者有意“妖魔化泰國”,而是媒體的片面特性難以使任何一個國家的形象完整呈現出來,對這個國家卻往往造成實質性傷害。
在2008年泰國政壇動盪、街頭對立嚴重的時候,著名的司馬南先生連寫幾篇文章以泰國為例,去解說民主政治的可怕和中國不適合“西方”民主,其中有篇文章在海外造成影響,紛紛轉載(包括美國多維網);有輿論認為,中國知識分子抵制中國實現民主政治。筆者也連續寫了幾篇文章駁斥司馬先生的觀點,表明並不是所有的人和司馬南先生一樣;也有不少媒體關注。其中,筆者說道,泰國是被閹割的民主,和威權式民主類似。國王和菩薩,是泰國神聖不可侵犯的。而且,軍隊效忠國王,而不是國家和民選政府。 ——這是和英國、日本的君主立憲民主政體的根本區別。
當然,筆者尊崇普密蓬·阿杜德國王個人,這位1927年12月5日生於美國、曾在瑞士攻讀政治和法律、1946年6月即位的查庫裡王朝的第九世國王,富有民主精神,而且博學多才,親民愛民,他重視農業,經常視察農村,實施了土地改革、水利、優良品種培植等多項農村發展計劃,深受泰國人民的敬仰和愛戴。難能可貴的是,他能夠在內閣危機時期一直保持中立,最後以自己崇高的威望破解危機,使國家走上正常。
泰國法律屬大陸法系,以成文法作為法院判決的主要依據。司法系統由憲法法院、司法法院、行政法院和軍事法院構成,憲法法院對部分議員或總理質疑違憲、但已經國會審議的法案及政治家涉嫌隱瞞資產等案件進行終審裁定,以簡單多數決定裁決結果;行政法院審理涉及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及地方政府間或公務員與私企間的訴訟糾紛;軍事法院審理軍事犯罪和法律規定的其他案件;司法法院審理不屬於上述法院審理的所有案件,分最高法院、上訴法院和初審法院三級。

泰國是世界上的佛教強國之一,國人中有90%以上信奉上座部佛教。禪是佛教最普及的方面之一,有無數泰國人定期坐禪以提升內心的平靜和愉快。
媒體以私營為主,按市場規則運作。主要華文報紙有《新中原報》、《中華日報》、《星暹日報》、《亞洲日報》和《世界日報》等。
去年,泰國再次以總理下台的方式結束了一個動盪週期。 12月2日,泰國憲法法院就人民力量黨、泰國黨和中庸民主黨三個執政聯盟政黨的賄選案做出判決,三黨被判有罪而解散,並禁止三黨執行委員包括總理頌猜五年內禁止參政。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裡,泰國已有三位總理因政局動盪而下台,回顧泰國兩年多的政局,不難發現前後頗多的相似之處,大有反政府示威——軍方介入——總理下台的“模式”。
泰國動蕩的政局彷彿一個很難走出的“怪圈”,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有人將這一現象稱為“泰國式民主的困境”。獨特的“泰式民主”機制,其主要特點是:國王一言九鼎,擁有絕對權威;執政黨與反對派鬥爭異常激烈,雙方常陷入魚死網破式的對決,導致國家陷入周期性動盪。軍方僅效忠於國王而非政府,在黨派鬥爭達到無法調和時,常扮演“收拾殘局者”,發動政變進行“政治洗牌”,經過過渡期後重新舉行大選。新的民選政府往往又會陷入新一輪惡性爭鬥,導致新的政變。
2008年12月18日,泰國民主黨主席阿披實在國會當選泰國第27位總理,12月20日,泰王普密蓬·阿杜德批准了以阿披實·維乍集瓦為總理的新內閣名單。阿披實政府的成立,標誌著泰國舊有政治格局被打破,新的政治格局產生,泰國政治進入了一個新時期。然而,種種跡象表明,長期圍繞反對和支持他信這條主線而進行的政治爭鬥,並不會因為政府更迭而自動結束,泰國政治實現穩定尚需時日。
與過去幾年相比,2008年泰國政治動亂更為激烈,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政治動亂使泰國社會分裂,經濟遭受重大損失,國際形象受到嚴重影響。儘管他信和代表他信勢力的政府接連被推翻,但無論是在政界還是在社會上,他信的勢力依然相當強大,阿披實政府不得不面臨他信勢力的強大挑戰。在國會內,由民力黨轉化而來的為泰黨等反對黨掌握著下議院198個席位。而以民主黨為首的執政聯盟議席數僅超過反對黨37席。
由於他信在泰國社會仍擁有眾多支持者,為緩和他信支持者和阿披實政府之間的關係,阿披實表示,他將是所有泰國人的總理,不會偏袒任何人。但是長期的政治紛爭已造成泰國社會分裂,阿披實政府要得到所有泰國人的認同談何容易。阿披實當選總理後,陸續不斷發生的抗議,就是明證。
2008年,泰國經濟本已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而長期政治動亂,特別是民盟封鎖機場舉動,使得作為泰國經濟重要支柱的旅遊業雪上加霜。 2009年,泰國經濟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前政府副總理奧蘭預測,2009年將有100萬泰國人失業,世界銀行預測泰國2009年經濟增長率僅為2%;泰國的經濟困境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化解,處理不好將直接影響政局穩定。
當然,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大勢下,泰國祇要經濟不走向大衰退,就是勝利。筆者仍然關注的是,被閹割的民主機制——具有泰國特色的民主政體,注定泰國走不出“反政府示威——軍方介入——總理下台”的“泰國式民主怪圈”;靠國王威望保持的國家基本祥和、和諧,還能走多遠?
泰國式民主,對於人們思考中國式民主政治的建設,不無意義。
< 前一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