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游

04202025

Last update04:48:56 PM

Back 泰國新聞 泰國新聞 泰國新聞 泰式紋身:"至痛至美"的藝術

泰式紋身:"至痛至美"的藝術

泰式紋身

在泰國大街小巷,常能看到紋身店。泰國的紋身歷史悠久,可追溯到13世紀,到16世紀的大城王朝時期,紋身在泰國已相當盛行了。

紋身給人印象多半是不可思議的,很直接就想到是黑道人物的專利品,其實這種觀念並不適合現代,近幾年來社會日漸開放,廣大愛好者大量接受歐美、日本等國的文化傳播,已不再把紋身當作禁忌,許多顧客是夫妻,他們為表達愛意將對方的相貌留在身上,亦有些是看見不乾淨的東西,長者建議紋個觀音或神像來改改運,亦有不少的好刺激、好奇的年青人。人體的部份則是肩部紋的最普遍,而女人的皮膚細嫩且白,紋出的效果最好。

泰國流行紋身,得追溯到十六世紀。傳說當時的兩個泰國特使,在法國宮廷內,面對著皇家衛隊的來福槍,褪去上衣,露出滿身紋圖,然後請槍手們朝向他倆身上射擊,一陣槍聲後,奇跡出現了,子彈離開槍膛後竟瞬即墜地。兩個泰國特使紋思不動,面露笑容,然後欣然離去。時至今日,你問泰人身上刺青意義,他會向你作射擊狀,然後告訴你紋身的意義---安身立命保平安。

曼谷王朝時期,為防止平民逃避勞役和納稅,頒佈了專門法令,規定平民必須在手腕、兩臂、腰部或頸部刺刻黑色文字元號或多羅樹葉圖紋,表示其平民身份。有些幫會團夥為了方便聯絡,也常以紋身圖案作為辨認標記。

 

 

一名女子在展示後背上的創意紋身

紋身者一般在胸部、肩、背、腿等處刺刻符號及各人喜愛的猛獸和神,以顯示異常的魔力,或得到神明的佑護,相信可不受蛇等野獸的侵害、甚至刀槍不入,死而復生。刺刻的猛獸通常有虎、獅、蛇、鷹、鳳凰。神像有哈努曼、大梵天王、大自在天王、毗濕奴神和多聞天王等。每種圖案代表不同的含義:文上老虎能令自己變得勇猛;文上大象便力大無窮且利於經商;文上泰國龍等能吸引女性……

紋身時先將紋身者綁在柱子或大樹上,然後進行刺刻。通常一次只刺身體一部位,因為紋身十分痛苦,長時間針刺令人難以忍受。刺刻一次往往休息數日才能起身。目前紋身已為數不多,只有少數地區仍保留此種習俗。

紋身能趨吉避凶的說法在泰國歷史上也經久不衰。現在持有這樣心態的紋身者大都從事危險行業,如職業拳擊手、常乘殘破漁船出海的漁民、黑社會分子等。

泰國紋身傳統由來已久,很多紋身圖案精美且極具民族特色,紋身也算泰國的民間藝術吧。即使正當曼谷大都會日漸西化的時侯,紋身這玩藝兒在地方上仍然流行不衰,還將它視之為傳統。

素描構圖,點染上色,還有懸掛的畫幅和駐足欣賞的參觀者:第一眼看去這似乎是一次現場繪畫展。然而與畫展不同的是,在這裡,美麗作品的呈現總要經歷“切膚之痛”。
在泰國舉行的曼谷國際紋身大會上,來自世界各國的幾十名紋身師展現了這種“至痛至美”的藝術。紋身也叫刺青,無論在東西方文化中,它都頗有爭議,又富有獨特魅力。

紋身藝術

本次紋身大會的主辦方Maxative公司總裁黃泰福介紹說,會展從1月15日開始,歷時3天。來自英國、美國、中國、日本等國家的60多名紋身師在大會上交流技藝、一展身手。其中包括享有國際盛譽的紋身名家米克•祖瑞奇和麥克•萊傑等。

眾多紋身愛好者慕名而來。他們中不少人身上已經刺有各種各樣的圖案,大則覆蓋整個肩膀或後背,小則如一枚硬幣點綴肩頭或手腕,但還是有很多人希望借此機會在皮膚上留下更多印記。

一名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專程趕來的年輕人丹尼爾正在現場接受兩肩的大幅紋身,一邊是中國風格的青松與鯉魚,一邊是泰式的菩薩與蓮花圖案。

丹尼爾表示,自己非常熱愛東方藝術與圖案。他指著右肩上的松樹與鯉魚圖案說:“我小時候,祖父母就很喜歡東方藝術。他們過世後把房子留給了我,屋裡就有像這樣的裝飾。我太喜歡這種圖案了,於是決定文在身上。”他又指指左肩的圖案:“我喜歡這個紋身的泰國味道。”

當記者問丹尼爾痛不痛時,他說:“紋身的過程確實會痛,但這種痛是值得的。紋身也為保持良好體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動力。”當被問到紋身很難洗掉會不會造成困擾,丹尼爾笑了:“我想等我老了,就用襯衫遮住它們(紋身)。”

疼痛之美

紋身是用有墨的針刺入皮膚底層而在皮膚上製造出一些圖案或字眼,現代的紋身師則基本使用電機帶動針刺入皮膚進行創作,當然疼痛不可避免。

不過,也許對於紋身愛好者來說,紋身過程中的疼痛以及圖案的持久性正是這項藝術的魅力所在。

參加會展的中國西安紋身師王超同意這種觀點。“疼痛是紋身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他說,“真的,沒有疼痛就不是紋身,而是人體彩繪了。對於接受紋身的人來說,他的皮膚就如同畫紙,他也是在‘收集’一幅作品。”

王超說,本次會展有4家來自中國內地的紋身機構參加,希望能與各國同行交流和學習。他還介紹,紋身藝術在中國發展比較慢,但人們的固有觀念也在逐步改變,客戶日益多元化,也不乏白領、高收入人群。

王超認為,目前中國紋身師需要做的是提升紋身藝術的高度,把藝術才能和專業技術結合在一起,並輔之以更好的衛生常識。

禪意紋身

記者在大會上遇到了泰國紋身師批特。批特以前曾在兩次國際紋身大會上展示技藝,這次則作為一個參觀者來與老朋友敘舊,欣賞和學習一下同行的手藝。他說:“紋身的魅力在於它的藝術性,人們可以通過紋身展現自己的個性,寄託各種感情與願望。”

在批特看來,泰國的紋身文化帶有與其他國家不同的色彩。他說:“泰國人紋身十分普遍,這不僅是為了‘玩酷’或者趕時髦,更多是為保佑平安,表示對佛祖的敬意和寄託各種願望。”

披特說,泰國是佛教國家,紋身很多時候是宗教和精神信仰的反映。以前泰國的紋身師就是寺廟裡的特殊僧侶,他們的技藝是代代傳承的。至今仍然有泰國人去寺廟找僧侶來為自己紋身,僧侶會根據客人選擇的圖案或符文,用傳統的竹刻在他們身上,完成後還會為客人誦經祝福。

這位經營紋身店15年之久的紋身師說,相比較而言,西方紋身文化更注重圖案的美感,泰國紋身則側重精神內涵和佛家思想的寄託,有時圖形倒是十分樸素。

很多圖案在泰國紋身文化中具有特定涵義。“比如人們喜歡文蓮花圖案,因為它象徵佛家追求的清靜與聖潔,”批特說,“文泰國龍或獅子圖案在身上則能賦予人萬夫不當之勇。文佛家經文可以避邪並幫助人獲得開悟。”

至今,在泰國比較受歡迎的仍然是與佛經、符文、神獸和宗教有關的圖案。說到這裡,披特笑著撥開頭發給記者看他文在頸後的一個佛文符號,說這個圖案寓意著祈求平安。(朱麗)    注:作者系新華社駐曼谷分社記者

相關連結:英婦女癡迷紋身20載

一般認為,老年人通常思想保守,較難接受新鮮事物。不過72歲的英國婦女伊索貝爾•瓦利卻與“保守”一詞絲毫沾不上邊:她已經孜孜不倦地紋身二十幾年,渾身上下佈滿各式圖案。

瓦利現居住在赫特福德郡,她1986年到倫敦參加一個紋身展,從此愛上紋身,一發不可收拾。展覽會後,瓦利第一時間預約了附近的紋身師傅。“我到他的工作室後,看到他正在等我。我沒想好到底要文什麼圖案。於是他建議我先看圖樣。我最後選擇了一隻小鳥,文在背部的右上方”。

第二年,瓦利前往荷蘭阿姆斯特丹參加一個紋身展,驚歎于紋身師在人身上進行的大規模“創作”。她在展覽上認識了紋身師布倫特,在他的勸說下,瓦利開始在身上大面積文圖案。

瓦利的紋身圖案以野生動物和愛情故事為主,她最喜歡的是文在肚子上的群虎圖,“所有人都說這圖案太夢幻了”。

到1997年,瓦利身上絕大部分地方已經佈滿了紋身圖案,就連腳趾、耳後等“細枝末節”也沒能“倖免”。2000年,她因此入選吉尼斯世界紀錄,被稱為“世界最年長的紋身婦女”。

身上文滿圖案後,瓦利就會停止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她又找來紋身師,把褪色或者模糊的部分重新設計,文上新圖案。“我已經在紋身針下度過了500個小時,”瓦利說。
2006年,瓦利又決定“開發新領域”,她把頭髮剃光,在頭皮上文滿各種圖案。

和其他更“激進”的紋身迷不同,瓦利的臉上和脖子上並沒有紋身。“這樣我穿上普通衣服以後,人們就看不到我的紋身了”。而且,“我希望人們能看清楚我長什麼樣”。

泰國美食購物

異國風情泰國菜
異國風情泰國菜

泰國水果

熱帶水果詳細介紹

泰國遊記

泰國遊記
實用泰國遊記攻略參考

泰國遊必玩景點

泰國遊景點
泰國遊景點詳細介紹

泰国酒店住宿 »

泰国酒店住宿
高性价比泰国酒店住宿

泰國遊團隊及成功案例

泰國遊地圖

泰國遊是面向中文客戶提供最專業最本地化的泰國簽證(商務簽證、旅遊簽證、學生簽證)、泰國旅遊(酒店預訂、機票預訂)、泰國投資、商務翻譯(中英泰三語)、泰語網站建設以及泰國學習等服務的綜合性網站。

》了解更多...